YB1溶瘤细菌与ADC的“世纪”结合,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激情碰撞

来源:  2021-11-02 15:56

与疾病之间的抗争对于人类而言可以说是某种亘古不变的“生存挑战”,比如面对癌症这种听起来杀伤力极强的病种,人类就始终抱持着排除万难也要将其消灭的决心。


最近百年,全球抗癌事业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尽管人类至今未能完全攻克癌症,毕竟以各种恶性肿瘤构成的癌症“大家庭”也是体系繁杂根基深厚的,但为了更有效地治疗与控制癌症,人类探索尝试了许多不同的路径。


从经典的治疗“三板斧”——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到免疫治疗重新站上历史舞台并发展成第四大支柱性癌症治疗方法,全世界抗肿瘤治疗领域迎来百花齐放的新时期,越来越多新兴的癌症治疗范式出现,也让无数癌症患者燃起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其中,ADC药物就是近十年冉冉升起的一颗抗癌新星。


ADC——综合了抗体疗法、化疗和小分子抑制剂疗法主要优势的药物


ADC是通过化学键将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毒药物连接到单克隆抗体(mAb)上,单克隆抗体(mAb)作为载体将细胞毒药物靶向运输到目标细胞中发挥作用的一类药物。


如何认识ADC?ADC药物均是由抗体和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毒类药物偶联而成的复合分子。通过将抗体的特异靶向能力与细胞毒类药物相结合,ADC可以敏感地区分健康组织和病变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ADC透过向肿瘤细胞选择性地直接传送强效的化疗细胞毒素发挥效能,旨在最大化针对肿瘤细胞的治疗活性,同时将对健康细胞毒性降至最低。


从结构上来看,ADC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单克隆抗体,其有选择性靶向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或其他细胞上优先表达的独特抗原;


二是杀死靶细胞的细胞毒性化疗有效载荷,通常由MMAE或DM1等微管抑制剂或DNA破坏剂组成;及


三是连接两者的连接符,旨在稳定循环及能够释放靶向细胞内的有效载荷。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FDA已在美国批准12种ADC药物上市,国内NMPA则已批准3中ADC产品在我国上市。下图所示为当前已于国内及美国上市的ADC药品:



(资料来源:国家药监局、FDA、弗若斯特沙利文)


传统的肿瘤疗法,例如抗体药物和化疗,均有其各自的局限性。


抗体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特征受到批次差异、背景信号干扰和副作用等问题的影响。另一方面,传统化疗显示出高脱靶毒性,并可能导致感染、脱发和恶心的风险增加,因为彼等无法将健康细胞从肿瘤细胞中区分出来。


相比之下,ADC具有独特的靶向能力,并显示出更好的临床试验结果,使其成为癌症患者的有希望的治疗选择。可以说,ADC综合了抗体疗法、 化疗和小分子抑制剂疗法的主要优势,与传统的肿瘤治疗相比,ADC表现出以下优势:


特异性:ADC的抗体部分可以直接准确地靶向癌细胞,与传统化疗相比,其更加精准且更具选择性,提供更高的疗效。


治疗窗口及疗效增强:ADC的化学药物有效载荷部分提供足够的细胞毒素来破坏癌细胞。由于ADC可以更精准、更有选择性地靶向癌细胞,因此 ADC药物可以用更高的剂量给予患者,而相同剂量传统化疗则无法耐受。 这样的细胞毒素充足程度进一步加强了ADC对肿瘤细胞的疗效。


耐药性降低:经优化后的单抗与有效载荷的ADC组合可以通过修改部分ADC成分,包括改变ADC的细胞毒性有效载荷为不利于外排底物的毒素, 修改连接符提高亲水性及修改连接符-细胞毒性结构,帮助减少甚至可能解决靶向药物(如EGFR-TKI)耐药性或其自身耐药性问题。


协同效应:ADC得益于小分子药物强大的细胞毒性和单克隆抗体的高靶向能力的协同作用。施用ADC药物后,抗体部分特异性结合靶细胞。ADC被肿瘤细胞吞噬后,进入溶酶体进行降解,而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以足够的量释放到细胞中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大量潜在患者群体:通过探索更多的癌症特异性抗体和细胞毒性更强的新型化学药物,可以开发出新型ADC,并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癌症及对当前疗法应答欠佳的患者。更多癌症适应症或被纳入ADC组合。


ADC药物市场规模概况


从市场规模来看,当前全球ADC药物市场增长强劲,全球及中国ADC药物市场预计于不久将来将维持高增长率。全球ADC药物的市场规模2019年为28亿美元,预计于2024年及2030年将分别达104亿美元及207亿美元,2019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0.6%,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0%。


中国ADC的市场直至2020年才出现,预计于2024年及2030年将分别达人民币74亿元及人民币292亿元的规模,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5.8%。


除肿瘤药物市场的一般推动因素外,中国的ADC治疗市场主要由以下因素推动:


一是不断壮大的ADC药物管线:由于已上市的ADC产品的卓越疗效,ADC药物管线不断增长。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FDA已在美国批准12种ADC药物,而国家药监局已在中国批准三种ADC药物。此外,中国目前有超过20 种ADC正在进行临床开发,其中7种处于或已通过III期临床阶段。ADC药物在不同癌症类型中的广泛应用,加上患者负担能力及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将维持ADC市场的进一步增长。


二是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ADC药物开发涉及若干主要的技术挑战,其中包括连接符在血液循环中的稳定性、连接符的性质和递送机制、与抗原的结合、有效载荷的释放和效力以及结合位点。人们已经做出大量努力以改进所有组成成分以增强ADC靶向能力、安全性和对实体瘤和血液癌的治疗效果。先进的新型ADC药物开发在技术进步方面取得突破,与前几代ADC药物相比,其治疗窗口期增加、稳定性提高、药代动力学改善、解离速度减慢、药效提高、DAR值提高且整体亲水性提高。技术的不断进步将进一步推动ADC治疗市场的增长。


三是治疗领域的广泛:目前现有ADC的治疗领域和适应症包括范围广阔的实体瘤和血液癌。同时,ADC药物或可应用于其他治疗领域,如传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溶瘤细菌与ADC的奇妙碰撞:YB1肿瘤免疫疗法横空出世


然而,传统抗体药物偶联物也有着一定局限性,比如肿瘤靶点相对药物的浓度低,以及药物代谢快,半衰期短等问题。


通过与其他肿瘤靶向性更强的载体结合,可能会是解决传统ADC药物局限性的一种方法。港药溶瘤生物制药就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创造性地探索和验证,这家公司自主发明的大分子药物递呈载体——溶瘤细菌YB1可以携带ADC药物,这种溶瘤细菌与ADC结合的方式,可通过溶瘤细菌YB1内部基因调控表达,并呈递抗体序列到YB1的外表展示,实现抗体偶联作用,且该公司已布局对应的产品管线YB1-ADC,适应症为Her2 阳性乳腺癌,目前已经进入临床前研发阶段。


资料显示,港药溶瘤是一家专注于生物大分子药物递送平台的科技性创新研发公司,其核心产品为生物大分子药物呈递载体YB1。目前YB1在癌症治疗方面已取得重大的研究突破,可以精准识别肿瘤的低氧区,静脉注射后,以氧气浓度0.5%为限,在正常器官迅速清零,并可以在肿瘤低氧区内实现定向聚集和增殖,并进一步释放携带的药物。


同时,YB1其它版本在血栓治疗方面表现出色,可以通过血液动力学自动识别发生血栓位置,定位囤积,定点释放溶栓药物。 据悉YB1的递送能力非常强大,可以高效递送多种大分子抗癌药物如蛋白药物、mRNA疫苗、抗体药物、溶瘤病毒等,未来在临床应用市场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