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疾病负担报告中,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大死亡原因,而在过去30年,心脑血管疾病也是致使中国健康损失增加的最大的疾病,包括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以及肺癌、糖尿病等年龄相关疾病。
于是乎,心脑血管疾病一跃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那个“大病”——患者群体基数大,致残致死率极高,发病率持续增长,同时还具有相当的“迷惑性”,许多人在突发心梗脑梗猝死前,根本不觉得自己有病。
因此,心脑血管疾病的防范在日常中就显得更为必要,总不好都等到突发急症了全仰仗溶栓治疗等手段来救命吧?何况溶栓治疗有严格的指征,也容易错失6小时内的黄金治疗时间窗。那么,在溶栓治疗“兜底”救命之余,普通人如何远离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根据《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脑血管病目前已跃升为国民死亡原因之首,其中脑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根据国内外经验,脑卒中可防可控。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减轻脑卒中疾病负担。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不可干预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可干预因素则有很多,包括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心脏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生活方式等。
生活方式层面,我们曾在早前的文章中介绍了吸烟及饮酒与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除了吸烟和饮酒这两个影响因素之外,身体活动(锻炼)、肥胖乃至心理问题等也构成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
多运动:身体活动不能少
多项大型研究证实,缺乏锻炼可增加总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及脑卒中的风险;长期规律的体力活动可以提高神经认知功能,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分泌,并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提高机体对应激事件的自我保护能力;还可降低血压,减少糖尿病、肥胖的发生,从而减少脑卒中的风险。
从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中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即常规身体活动可以预防脑卒中,降低总死亡 率。2013 年和2018年美国心脏病协会特别为增加和推广人群加强身体活动推出了两版指南,并指出增加身体活动对于心脑血管病等40多种慢性病情况有益, 防治效果等同于甚至优于药物疗效。
总体而言,为远离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个体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身体活动来降低脑卒中风险。建议老年人、脑卒中 高危人群应在进行最大运动负荷检测后,制订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锻炼。 同时,也建议健康成年人从事有氧运动,每周3~4次,每次持续约40分钟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运动等)。最后,官方指导意见也推荐日常工作以静坐为主的人群每静坐1小时站起来活动几分钟,包括那些每周已有推荐量的规律运动者。
研究显示,经常进行体力活动者发生脑卒中或死亡的风险较平时不运动者降低25%~30%,各种类型的体力活动均有益,如闲暇时的休闲活动、职业运动以及散步等。体力活动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不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控体重:肥胖及超重人群更易得脑卒中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对于肥胖界人士还是相当不友好,尽管我们不希望制造更多的身材焦虑,但在健康相关的领域,肥胖或超重确然还是会对个体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资料显示,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都与超重和肥胖相关。在我国,肥胖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减轻体重可明显降低超重或肥胖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Tips:什么是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即体重(kg)/身高(m)的平方,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亚洲人群推荐的BMI切点,体重分类有如:<18.5kg/㎡为消瘦;18.5~22.9kg/㎡为正常;23.0~27.4kg/㎡为超重;≥27.5kg/㎡为肥胖。
目前关于肥胖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结论较为统一:BMI增高和腹型肥胖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国内对10个人群共计24900人平均随访15.2年的前瞻性研究表明,与正常体重者相比,超重和肥胖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分别增加了1.03倍和98%。无论男女,脑卒中与腹部体脂量均显著性相关,然而此相关性并不独立于糖尿病、吸烟与高血压。
德国一项对3749人随访9.3年的前瞻性研究显示,腹部脂肪分布是女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一项纳入25项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平均体重减轻5.1kg,收缩压和舒张 压分别平均下降4.4mmHg和3.6mmHg。另外一项纳入25项观察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与正常人群相比,超重和肥胖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22%和64%。瑞典一项对4000 例肥胖患者进行10~20年的随访研究发现,通过外科手术、体育锻炼、健康饮食方式减轻体重的患者,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病率。
至于相应的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有利于控制血压,也可减少脑卒中的风险。
合理膳食很重要:积极预防脑卒中
研究证据表明,合理膳食对脑卒中的预防有积极作用。合理膳食可以通过控制脑卒中的多种高危因素如原发性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降低脑卒中风险。
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食用高钾、高镁、高钙、高膳食纤维、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低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对降低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有明确效果,亦可控制肥胖,降低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从而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
如何健康饮食远离脑卒中?以下这些建议可以拿小本本记下了:
1、 每天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使能量和营养的摄入趋于合理;采用包括全谷、杂豆、薯类、水果、蔬菜和奶制品以及总脂肪和饱和脂肪含量较低的均衡食谱。
2、 建议降低钠摄入量并增加钾摄入量,有益于降低血压,从而降低脑卒中风险。推荐的食盐摄入量≤6g/d。
3、 强调增加水果、蔬菜和各种各样奶制品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每天总脂肪摄入量应小于总热量的30%,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 2g;摄入新鲜蔬菜 400~500g、水果 200~400g;适量鱼、禽、蛋和瘦肉,平均摄入总量120~200g;各种奶制品相当于液态奶300g;烹调植物油<25g;控制添加糖(或称游离糖,即食物中添加的单体糖,如冰糖、白砂糖等)的摄入,每天<50g,最好<25g。
整体而言,对于生活方式这种可介入的心脑血管疾病影响因素,身体活动、智力锻炼、健康的饮食和营养、社交互动、充足的睡眠和放松以及控制血管危险因素是脑健康的六大支柱。
细菌载体YB1结合溶栓药,进军心脑血管治疗领域
当然,在生活方式层面进行预防是一回事儿,一旦有发病的征兆还是要尽快就医。在临床上,抗血小板凝聚、抗凝、溶栓等是治疗脑卒中的主要手段。在全球抗血栓药市场中,抗凝血药以及溶栓药市场占比较高,根据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未来国内抗凝血药以及溶栓药市场占比将不断增长,成为抗血栓药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而传统溶栓药物治疗的痛点,是市场常用的溶栓药物重组尿激酶、rt-PA的半衰期短,仅为4-8分钟,并不能缓解急性血栓的发病。
当前市面上急需更多有效缓解并治疗急性血栓的新药物或新疗法的出现,近期行业市场关注到,一家溶瘤细菌疗法公司研发的溶瘤细菌YB1可以携带溶栓酶rt-PA在血栓位置囤积,并且可以定点释放,解决了其半衰期短的问题。
资料显示,目前该公司已经布局了YB1溶栓类产品管线:YB1-rt-PA,这是其第一代定点血栓消融产品,主要特点是通过YB1携带,并在血栓位置释放尿激酶(Urokinase),可达到迅速定点释放溶栓药物的作用。
总而言之,要想远离心脑血管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当重要,当然同时也希望未来有更多YB1这样的创新溶栓药尽快上市,让更多患者因此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