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心理康复时机及方法进展

来源:  2021-10-25 17:47

脑卒中与脑瘤、心脑血管3种疾病并称为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在我国,脑卒中因其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受到了医疗领域的全面关注。在后续治疗当中,虽然我国的整体医疗水平不断增强,脑卒中患者的致死率已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但是受不可控因素影响,脑卒中患者致残率依然较高,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后续生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脑卒中患者不仅生活无法自理,同时也会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为了有效减少并发症,必须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帮助脑卒中患者提升生活质量。

 

1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概述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主要包含了3大角度:①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目的。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目的可以运用科学手段,改善患者的语言活动、心理认知等其他受损功能,使患者在生理、精神、心理等方面恢复至最佳状态。

 

经有效研究证实,脑卒中患者在进行早期活动当中,可以全面防止并发症产生。同时,通过必要的康复,还可以提升患者的部分自理能力,增加患者的自信,减少家庭负担。②脑卒中康复护理介入时机。脑卒中患者以往的治疗模式当中,我国的医疗领域一直推荐“后疗法”——在经过临床处置后,对出现的遗留问题进行处理。但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增强,我国在近年来吸收了国外的护理经验,对患者的生理特征进行了初步评定。患者在病发48 h后,便可以开展早期的康复治疗。在病发48 h后开展早期的康复治疗,可以使患者初具语言交流能力,对其自身身体出现的不适进行有效反应。对于症状较为严重(如已出现脑出血)的患者,在监测35 h后介入,可以更具有预见性以及对症性,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升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③脑卒中可以执行一定的护理评价。帮助脑卒中患者完成有效康复,因此,在病发24 h之内,对患者进行脑卒中护理,可以应用专门的脑卒中量表,以便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得分实现有效分析,完成全面处理。在脑卒中量表评分系统中,其内部设置了感知、运动、交流、吞咽、障碍、心理、健康等区域,帮助护理人员评定相关的治疗方案,决定护理等级。

 

2如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康复

 

2.1健康教育

 

在健康教育当中,其教育的整个目标不仅包含脑卒中患者,更是包含了脑卒中患者的家属。在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应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效的疾病宣传手册。在手册当中,针对脑卒中患者有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健康常识进行宣教,同时额外附加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计划以及日常生活计划,通过相关的对照可以进行有效观察。家属可以采用自我管理模式,使脑卒中患者在家庭当中,扮演一定的日常生活角色。例如,脑卒中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自我管理,如脑卒中患者可以借助水杯完成自我喝水,利用勺子将水果或块状物体舀入嘴中,完成自我饮食。通过自立的家庭角色,帮助脑卒中患者完成心理建树。在脑卒中患者出院6月后,医院应定期对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授课。其授课内容可以包含脑卒中的整体发生以及后续症状治疗、相关危险因素、个体性差异等,在授课完毕后,进行家属小组讨论。在讨论中,家属可对讨论问题进行提问,现场医护人员实现及时解答。

 

2.2作业治疗

 

就脑卒中患者而言,健康教育对其心理康复非常重要,但患者家属因工作经历等原因,主动参与性不足。作业治疗可以弥补家属参与不足所产生的不良效果,作业治疗通常由专业的指导医师进行指导。帮助家属分散患者注意力,激发患者产生乐观情绪,重新建立生活信息,缓冲不良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全面提升患者参与各项生活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完成全面康复的信心。作业治疗的具体方式非常简单,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可以将其以看电视、阅读、玩纸牌甚至参与部分益智游戏为主,完成锻炼。相关人员曾指出,休闲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脑卒中患者实现心理健康,完成有效的思维模式。患者可以每天游玩11.5个小时左右的游戏,游戏内容以消除类游戏为主,如“消消乐”“消灭星星”“糖果苏打传奇”等游戏,通过消除感激发患者的积极情绪,增强患者的应对能力。此外,如患者表现出对音乐等形式的兴趣,家属也可对患者提供音乐治疗,促进患者的神经康复。作业治疗可以全面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减少致残风险,因此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2.3心理治疗

 

心理疗法包含了神经分析疗法、行为疗法、情绪疗法、疏导疗法、催眠疗法等心理治疗,整体涉及范围极广,且相关分支众多。每一项分支均可单独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便其实现自我价值。在脑卒中患者护理当中,可以通过相关的行为疗法激发患者的参与能力,根据患者的PSD症状以及可行性的治疗方法,启动行为干预措施,对患者的自我行为进行一定的评估以及矫正。在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后,医院曾对参与的112例患者进行观察。6月后,患者的贝克抑郁问卷得分明显下降,总体健康情况以及生活能力明显改善。

 

 

心理康复对患者起到的明显促进作用,对于语言障碍以及功能受损障碍的患者可以实现一定的作用。在护理中心,对患者进行心理康复,可以借助专门机构所提供的正性以及负性刺激,对患者的日常行为进行合理监测、评估,并完成有效的反馈,帮助患者实现全面的增强。在对脑卒中患者开展康复期时,相关研究成员对166例脑卒中患者开展连续6周,每周两次的合理情绪疗法。通过综合评定,可以得知经过6周,每周两次的合理情绪疗法后,脑卒中患者的抑郁自评表分值下降,平均约1926分,具有统计学意义。家庭以及社区内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治疗起到的效果毋庸置疑。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其多数在家中由家属或家属雇佣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因此,家庭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恢复具有非常明显的实际意义。

 

护理方法多种多样,如通过睡眠管理、营养改善等,可以有效解决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焦虑,完成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规划,帮助脑卒中患者参与到家庭决策当中,均可以增强脑卒中患者的自我认知能力,实现全面融合。同时,在回访当中,医护人员的回访方式不仅可以以电话形式,更可以包含视频,对患者的情况完成实时分析。邀请患者家属对患者的躯体、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进行回访测评,家庭以及医院的有效联合,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恢复环境,帮助患者有效过滤到正常生活状态。

 

3小结

 

综上所述,脑卒中心理康复问题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以及时效性。在以往的护理当中,单一且固定的心理干预无法对患者起到明显的启发效果。在后续心理护理中,必须根据脑卒中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性的护理模式。我国由于其医学模式与发达国家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心理康复在发展当中,尚未得到明显关注。但随着脑卒中患者治疗整体规范、普及化,心理康复治疗已然得到了全面发展。更多具有建议性以及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策略开始纳入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应用。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在早期介入、综合应用等各种方式对脑卒中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可以全面帮助脑卒中患者建立信心,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完成回归社会。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选择相关的治疗模式,可以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以保证心理护理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