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3年40家生物科技IPO募资1014亿!YB1港药溶瘤等或起航掘金

来源:  2021-10-14 17:34

过去的2年,由于全球疫情蔓延局势的影响,各行各业的发展更加充满压力与挑战,而生物医药行业却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突出代表。尽管拥有更长的技术创新周期,但因其具备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及庞大的医疗服务需求市场,生物医药领域成为全球资本追逐的对象,其中,香港资本市场又成为生物科技与医药健康企业的热门融资上市地点。


2018年内根据港交所上市新规18A章节登陆港股主板上市的5家生物科技公司IPO集资总额为184.57亿港元;2019年港股上市的9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IPO集资总额为160.64亿港元;2020年14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在港股IPO合共募资403.62亿港元。


今年截至第三季度末,港股12家18A上市公司IPO集资总额也达到265.07亿港元,三年多时间里,港股40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IPO集资总额超千亿港元(约为1014亿港元)。


于是,3年,40家,1014亿,成为港股18A上市公司征战香港资本市场的“履历证明”,那么这些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为何热衷于选择香港作为上市地呢?


中概股赴美上市进度或搁浅,香港上市优势地位凸显


中概股赴美进程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不过近期中国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与美国的回应导致企业赴美上市的进度搁浅,短期内令港股受益,使港股成为一个可行且富有前景的替代选项。


与美国相比,香港资本市场受政策波动较小。一方面,香港地区的监管机构对企业香港上市持 严格监管、但保持欢迎的态度,并未对内地企业作出额外的信息披露要求,亦未出台类似于美国证监会的相关限制政策。


另一方面,企业于香港上市也将面临相对缓和的内地监管。正如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接受采访时所言,如果内地公司选择赴港上市,将不会受到突如其来的监管。以《修订意见稿》为例,陈茂波司长认为香港作为国家的一部分,不存在数据安全的问题,企业到香港上市,仍然属于“一国”的范围,不属于《修订意见稿》中“国外”的范畴。他还指出,香港一直以来对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方面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在港上市的公司将能避免上述监管冲击。 


2021年 8月 20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香港推出A股指数期货答记者问时亦表示支持,认为此举有利于丰富境外投资者投资A股的风险管理工具,进一步吸引境外长期资金配置 A 股,巩固和维护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从上市数据来看,香港上市市场亦呈现一片繁荣态势。以今年1至6月为例,在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企业共有 226 家,其中主板210家、GEM16家,其中172家为首次递表。


纵观全球各大主要资本市场,几乎都不约而同地大力鼓励生物医药企业上市,为了吸引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可谓各显神通。来自全球的投资人和资本也跃跃欲试,翘首期盼优质的生物医药上市企业,可谓生物医药企业上市的黄金窗口期,对于内地生物科技企业而言,香港上市优势地位较为突显


政策支持与强劲的融资及再融资能力


一方面是来自政策层面的鼓励及考虑行业倾向——交所对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有专项的政策,鼓励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2018 年4月30 日,交所推出上市制度改革,在《联交所上市规则》中新增 18A 章,首次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及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已有40 家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根据 18A 章在联交所主板上市,其中 2018 年、2019 年及 2020 年分别为 5 家、9 家和 14 家,使 香港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另一方面,香港市场强大的募资能力及高效的再融资水平也是企业考虑的重要因素。


交所的募资能力强是有目共睹的资料显示,港交所过去 11年中曾七度荣膺全球新股集资额第一名,2020年 IPO集资 总额 470 亿美金,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资中心19。2020 年,交所 22 家企业首发募集资金净额合计 834 亿港元,平均募资净额约 38 亿港元。从单笔募资额度来看,联交所高于科创板,科创板 2020年生物医药 IPO企业中,除康希诺、君实生物首发募资净额在 40亿元以上,其余企业首发募资净额均在 20 亿元以下。 


不仅如此,联交所的再融资效率也很高。对于生物医药企业而言,上市只是一个起点,上市后 的不断再融资才更重要,为后续新产品的研发持续提供资金支持。联交所的再融资能力是很突出的,在过去的 2016 年至 2020 年的 5 年间,香港市场上市后再融资金额占该期间香港资本市场募资总额的53%。


如果扣除超大型 IPO 的影响,过去五年中的4 年里,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均为当年 IPO 募资金额的 1.6~4.6 倍20。企业在上市 6 个月后,就可以进行新股融资,最常见的再融资方式是“闪电 配售”的定向增发。“闪电配售”不需要提前向监管部门申请,不需要取得监管部门的批准,也不 需要取得股东大会的决议,只需要股东大会每个年度对董事会一般授权,董事会就有权自主选择在 合适的时间增发不超过 20%的股份,价格不低于市场价的 80%。


兼顾本土化及国际化的优势,吸引港药溶瘤等更多后备新军


考虑到香港市场兼顾本土化及国际化的优势,许多生物技术公司选择到港上市。


香港扎根大陆、面向世界,兼顾本土化和国际化的优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是中国 面向世界的窗口,特别行政区的地位和有利的政策使其能够更加便捷的与世界接轨。


在香港上市,可以较为方便地实现资金出境,在海外开拓业务,不受国内外汇管制的限制,香港的税率较低,还 可以同时享受香港与国内的税收优惠政策。作为传统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体系、配套设施及服务 水平都比较高,资金流动方便快捷。联交所的投资人来自全球各地,这有助于实现企业引入国际资本、促进国际合作、吸引国际人才、对接国际市场、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推广品牌出海等。


更重要的是,香港与大陆一衣带水,两地往返交通便捷,语言文化相通,思维习惯相似,香港 的中介机构、监管机构以及投资人对大陆的市场发展、监管环境、行业惯例、盈利模式、估值模型 等要素都比较熟悉。企业在与香港中介机构、监管机构以及投资人沟通是更加通畅,双方对企业的 市场定位、估值、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更容易达成一致,减少因沟通障碍和文化差异导致对企业上 市带来的负面影响。 


沪港通及深港通的推出,为内地及香港市场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可行、可控、可扩容的渠道直 接进入对方市场。该合作计划首次推出于 2014 年 11 月,覆盖上海、深圳和香港的股票市场,该计划现在共有超过 2,000 只合资格股票。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还有数十家生物科技领域的潜力企业已经递表申请在港上市,排队等候IPO的队伍愈发壮大,更有处在较早阶段的创新生物企业,比如研发出生物大分子药物递呈载体YB1的港药溶瘤等,正在加速推进研发落地进程,有望在未来尽快踏入香港资本市场,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


据悉这家公司专注于癌症免疫治疗及抗血栓性疾病的溶栓治疗这两个研究方向,当前正着力研究通过其核心技术产品生物大分子药物呈递载体YB1开发溶瘤细菌疗法及溶栓细菌疗法。


总体而言,香港市场作为连接内地与国际资本的重要桥梁,本身市场交投活跃,对于全球投资者具有持久的吸引力,的确是内地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融资的不错选择期待这些后备力量在未来继续支撑香港股市,以“榜样力量”为全球资本市场制造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