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第13家未盈利生物公司将在港上市,YB1等创新生物技术备受期许

来源:  2021-10-13 16:34

自2018年8月1日歌礼制药-B(01672.HK)作为首家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在港交所上市以来,三年间已有数十家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登陆港交所,成为香港资本市场的中流砥柱。


内地科创板方面,在2020年也已有泽璟制药、百奥泰、神州细胞等8家未盈利企业挂牌上市,生物医药企业未及盈利便直接上市已逐渐常态化。


港股生物科技IPO市场持续畅旺


今日(10月13日),又一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和誉开曼-B(02256.HK)原计划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港交所今年以来通过18A上市的第13家生物企业,不过由于8号风球影响,港股13日全天休市,和誉开曼-B未及开张交易。


而在和誉开曼-B正式挂牌前,港交所已迎来40家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根据18A章在主板上市,其中2018年、2019年及 2020年分别为5家、9家和14家,使得香港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同时,另一家在9月26日通过港交所IPO聆讯的生物科技公司微泰医疗-B也在10月6日至10月11日间启动招股,计划于10月19日正式在港股主板上市;此外,10月10日,又有一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三叶草生物(Clover Biopharmaceuticals, Ltd - B)通过了港股IPO聆讯,成为港股待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大军中的排头兵。



港交所官方信息披露系统显示,除却拟今日上市的和誉开曼-B,现时仍有6家通过IPO聆讯的生物医药企业正排队等待上市。


在此之前,2021年的前三季度,共有 23家医疗健康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其中包括12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另有6家生物技术企业通过了港交所聆讯,其中包括5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而在已递表的待上市企业中,还有65家医疗健康领域公司仍在排队等待过会,其中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就有25家。


备受推崇的香港市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资中心


2018年港交所进行了新股上市制度改革,首次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来港上市。其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加上高瓴资本、OrbiMed等众多知名生物医疗领域的投资机构重仓生物医药股,生物医药股就成为了打新投资者非常关注的板块。相应地,业内领先企业的IPO也掀起了一个高潮。


自2018年港股上市新规施行以来,截至目前,合共已有41家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根据18A 章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其中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分别为5家、9家和14家。2021 年已有13家生物医药公司依据18A 章完成上市,分别为心通医疗-B、贝康医疗-B、诺辉健康-B、兆科眼科-B、科济药业-B、归创通桥-B、康诺亚-B、腾盛博药-B、心玮医疗-B、先瑞达医疗-B、堃博医疗-B、创胜集团-B,以及和誉开曼-B。


Tips:港股命名规则


港股股票的简称不超过8个字符。在此基础上,针对一些特殊类型的公司,港交所会在其公司股票简称后面加上特殊的标记:


1、“同股不同权”的公司股票简称后面会加上特殊标记“-W”, 如小米集团-W,美团点评-W,都是“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

2、第二次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股票简称后面加上特殊的标记“-S”,如阿里巴巴是在港交所第二次上市,同时又是“同股不同权”,因此简称为阿里巴巴-SW;

3、而就依据18A章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港交所为了向投资者提示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上市公司的风险,则会在其股票代码后面加上特殊标记“-B”,如心通医疗-B等。



2020年8月,恒生综合行业指数(HSCI)允许纳入合资格的18A章上市公司;2020年11月,南向港股通允许纳入合资格的18A章上市公司。2021年2月,港交所发布了2021年首期《联交所与生物科技》快讯。港交所医疗健康板块整体表现优异。2020 年全年,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49.5%)跑赢恒生指数(-3.7%)27。截至目前,香港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资中心。


进击的港股生物科技融资概况


回顾去年以来生物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情况有感,受人口老龄化影响以及新冠疫情的催化,生物医疗、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等领域有望迎来大爆发。


2020 年,医疗健康领域是最吸金的一级市场融资领域之一。根据公开披露信息,融资额最大的 项目来自华大智造B 轮70 亿元融资,创下中国基因测序领域最大融资金额纪录。京东健康 B 轮 58.1 亿元融资紧随其后,并在 2020 年 12 月 8 日登陆联交所,成为继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后又一家上 市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丁香园 E 轮 35 亿元融资与科兴中维 35 亿元战略融资并列第三。


2020 年,医药及生物科技领域的私募融资蓬勃发展,2020 年度共发生交易 243 起,同比增长超过100%;总融资金额超过10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190%;单笔融资规模约 4,400 万美元,同比增 长约 42%。


据统计,2020 年在联交所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达 22 家,数量上来说,2020 年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也超过了 2018 年和 2019 年,呈逐年升温之势。


从募资来看,22 家企业首发募集资金净额合计约 834 亿港元,平均募资净额约38亿港元,相较于2019年均翻了一倍有余,单笔募资额度明显增加。


2019 年,在联交所上市的18家企业中,首发募资金额最高的企业为翰森制药,募资净额约为 76 亿港元。此外,康龙化成、复宏汉霖、锦欣生殖、启明医疗、基石药业5家企业首发募资净额在20亿港元以上,6 家企业募资净额低于10亿港元。而在 2020 年 IPO 的企业中,仅京东健康一家企 业募资净额就超过 260 亿港元。与此同时,泰格医药首发募资净额高达约 103 亿港元,另有再鼎医 药、海普瑞、荣昌生物、先声药业、嘉和生物、诺诚健华等 13 家企业首发募资净额都在 20 亿港元 以上,首发募资净额低于 10 亿港元的企业只有 2 家。


从市场表现来看,2019年在联交所上市的 18家企业中,仅有康希诺生物一家企业上市首日涨幅 超过50%,有5家企业首日破发。而2020年在联交所上市的22家生物医药企业中,欧康维视生物、 京东健康、康方生物等 6 家企业上市首日涨幅超过 50%,永泰生物、荣昌生物等 4 家企业首日涨幅 超过 30%,4 家企业上市首日破发,整体情况好于 2019 年。


生物科技公司选择港股上市的优势明显:


其一是拥有积极的鼓励政策及行业倾向。当前,港交所对于生物医药企业来港上市有专项的政策,以鼓励全球生物科技企业来港上市。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施行新的上市规则,改革后的港股上市规则中新增了第18A章,首次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及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


其二是募资能力强及再融资效率高。港交所的募资能力强,港交所过去 11年中曾七度荣膺全球新股集资额第一名,2020年 IPO集资 总额 470 亿美金,系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资中心19。2020 年,联交所 22 家企业首发募集资金净额 合计 834 亿港元,平均募资净额约 38 亿港元。从单笔募资额度来看,联交所高于科创板,科创板 2020年生物医药 IPO企业中,除康希诺、君实生物首发募资净额在 40亿元以上,其余企业首发募资 净额均在 20 亿元以下。


不仅如此,港交所的再融资效率也很高。对于生物医药企业而言,上市只是一个起点,上市后 的不断再融资才更重要,为后续新产品的研发持续提供资金支持。联交所的再融资能力是很突出的,在过去的 2016 年至 2020 年的 5 年间,香港市场上市后再融资金额占该期间香港资本市场募资总额 的 53%。


创新生物技术企业备受期许


除了前述提到的这些已经走到IPO上市阶段的生物科技公司正逐渐走向资本市场的主舞台,还有一大批新兴的生物科技、新药创制领域的生力军有望在未来接棒走向广阔的资本市场。


近期不少处新兴生物技术公司也纷纷启动融资活动,市场消息来看,杭州生物科技公司先为达就在近日完成了 4.5 亿元人民币 C 轮融资,由 IDG 资本领投。据悉先为达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专注于研究、开发治疗慢性代谢性和免疫疾病创新疗法的生物科技公司,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其现有项目的国际临床研究及后续产品管线研发。


另外目前正开展融资活动的高科技生物公司还有通过核心技术产品生物大分子药物呈递载体YB1开发溶瘤细菌疗法及溶栓细菌疗法的港药溶瘤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专注于癌症免疫治疗及抗血栓性疾病的溶栓治疗这两个研究方向,是当前行业市场非常关注的热门、前沿发展领域。


随着这些高速发展的新兴科技企业逐步成熟,未来的资本市场想必将更加热闹,期待早日在更大的舞台看到这些新兴生物科技企业的身影,在为全球资本市场注入更多活力的同时,也为全球生物科技产业的持续蓬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